空手道沿革

關於空手道的起源不明,不過,被稱為拳技的格鬥技,在公元前就已經存在,因此在美索不達米亞及卡法杰(伊拉克巴格達 東方)出土的陶瓦拳技圖,及在愛琴海提拉島出土的變化拳技圖 等,都可說是空手道的起源。

陶瓦拳技圖經推定是在BC2000年 完成,拳技圖中的兩位拳師,分別採左腳前踏半步,與右腳前踏 半步的姿勢交叉相互攻擊對方的顏面。

這個姿勢與現在空手道對打比賽的姿勢非常類似。而壁畫則經推定完成於BCl500年左 右,這幅拳技圖非常鮮明的呈現兩位少年互相用拳攻擊對方顏面 的姿勢,類似現代的拳擊,在當時少年間可以視為是一種遊戲或 是一種競技,非常普及。而這類的拳技傳到西方之後成為拳擊,傳到東方之後就逐漸演變為拳法或空手道。

中國拳法發祥地在嵩山少林寺,以西元495年北魏印度高僧 跋陀為開祖。拳法始祖則是禪僧達摩大師,於西元523年由印度 經海路到中國,在少林寺停留9年。達摩人山後終日面壁靜坐,寺僧稱為「壁觀婆羅門」,並無達摩學習拳法與棍棒的紀錄。日本格鬥技的文獻紀錄是在西元720年完成的日本書紀。根據本書記載,垂仁天皇7 (BC230)年7月7日,野見宿禰與當麻 蹶速奉皇命決鬥。當麻蹶速是位怪力者,世人譽為「天下力 士」。由蹶速這名稱便可見其踢力快速。野見宿禰被稱為「出雲 國勇士」。決鬥採「二人對立,舉腳相踢」方式,並無出拳描 寫,是雙方互踢的格鬥技。

結果野見宿禰用強力踢力踢斷當麻的 肋骨,當麻倒地後,宿禰又踐踏其腰骨,使其當場氣絕身亡。這故事成為相撲的起源, 從天平6(西元734)年起,
在宮中舉辦節會相撲。據日本書紀記述,決鬥時使用的都是踢技,而不 是纏鬥技,所以我認為應不是相撲,而是接近空手道的格鬥技。

與其遠赴美索不達米亞或 中國尋找空手道源流,還不如在日 本看一看。空手道的發源地在琉球, 而在琉球與空手道的發達最有關的是日本與中國的交流,及琉球時代曾經歷二次禁武政策。中國拳始祖趙匡胤(926一976年),在960年建立宋朝,為 宋太祖。趙門拳(太祖拳)的開祖就是趙匡胤,他是一位武人兼政治家。宋朝遭金攻打而滅亡時, 在南方以浙江省杭州為都城,1127年建立南宋政權,到1279年為止, 持續約150餘年。

因此, 趙門拳流傳於中國南方地區,當時福建人繼承趙門拳。明太祖洪 武帝在1372年派遣招諭使到琉球。當時,琉球正在進行三山分立 拮抗, 三山中,實力第一的就是中山的察度王。察度王迎接招諭 使,到1392年時,接受閩江流域的福建人36姓,允許他們入島。

於是,明人在中山地區那霸建立 獨立的集落久米村,居住於此。移居的福建人都是行政、財政、 技術面的專家集團,使琉球能夠 導入中國文明,琉球成為承襲中國文化的發源地。由中國傳到琉 球的拳技以 南派太祖拳(趙門拳)為源流,而琉球自古傳承的拳 技以那霸周邊為根據地,所以空手道的原型應來自中國拳法。

繼承中山‧察度王的是武寧王,被南部佐敷地區的小豪族‧ 尚巴志在1406年滅亡。巴志讓予父親思紹王位,展開第一尚氏王 統。

尚巴志在1428年征服南山,統一琉球三山,宣佈文冶政策, 禁止攜帶武器。這就是在琉球最初所實行的禁武政策。第一尚氏王統到第七代尚德後,取而代之奪取政權的是金 丸。金丸出身琉球島北伊。第七代尚德崩逝時,他認為時機已 到,於是發動軍事政變,纂奪政權。在1470年即位時,改名尚 圓。這就是第二尚氏王統,一直承繼至明治廢藩置縣時第十九代 王‧尚泰為止。這第二尚氏王統第七代王‧尚寧時,被得到德川 幕府許可的薩摩藩於慶長14(1609)年征服,在「十五條規則」 的嚴厲統治下,持續約250餘年的禁武政策。

不過,當時明朝為防倭寇侵略,禁止與日本交易。想要透過 與明朝交易而確保利益的島津氏以「琉球王府與明朝交易」的形 式,實質上持續與明保持貿易關係。琉球王也受明朝冊封。

當時明朝留有拳法的珍貴文獻,明朝第12代嘉靖帝(世宗) 時,左都督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18卷『練兵實紀』9卷。

這是戚 繼光與倭寇作戰,並防止北方蒙古人南侵的海陸兩戰的經驗中,收集不敗戰術大成的記錄。紀效新書中,有關拳棍技的記述,收集在「短兵長用說」與「拳經捷要」2卷中,尤其是「拳經捷 要」論述「拳為武藝之源」,並介紹對打的拳技。

由此可知,在當時就已經開發了相當多級精緻的拳技,並使其體系化。戚繼光逝世後,1621年時,茅元儀發行『武備志』240卷的兵 法書,第91卷的「拳法圖解」的拳棍技幾乎都引用紀效新書。由此可知,在中國拳技、組合術已成為拳法體系。

這中國拳法傳到琉球,在實施嚴厲禁武政策的環境下,能夠 發展為獨特的拳抆。空手道。這空手道成為「琉球的組合術」,是在1762年土佐藩的「大島筆記」中。「大島筆記」是同年土佐藩調查沿海地區的琉球船船員的記 錄,其中敘述「公相君帶弟子數名,由本唐抵日」,並出現「組 合術」名稱。

現所傳承的「公相君」的型,是由這位公相君傳承 而來。在此披露的「組合術」進行「型的解說」,或許以「基本 對打」或「約束對打」方式,由二人進行,但詳情不得而知。

總之,中國與琉球之間冊封使與朝貢使的往來,而使中國許 多的拳士與弟子們來到日本,各種拳技型與組合術也因而傳到 了日本,而使得琉球發展出獨特的拳技,自成「琉球唐手術」。

明治維新後,島津氏統治琉球告一段落。

明治5(1872) 年,廢止琉球王國,設置琉球藩,任命琉球王‧ 尚泰為藩主,由 薩摩藩的屬領中分離出來,列入中央政府的直轄範圍內。在明治 12 (1879)年廢琉球藩,設沖繩縣,命令鍋島直彬擔任初任縣令。鍋島直彬熱心振興教育,在翌年設立縣立師範學校。也設立 臨時教員訓練所,當成教員的速成機構,推動教員的培養推廣空手道於日本的先驅者是富名腰義珍,生於1870年訓 練,歿於1957年,畢業於臨時教員訓練所。在明治18 (1885)年 時,成為代用教員。富名腰向當時首里手的名手─安里安恆學習 唐手術。

同時,在首里手屋部憲通的介紹下,指導縣立師範學校 低學年人員學習唐手術。

沖縣縣立第1中學在明治42(1909)年時,將唐手術納入體 操科中,熱心指導的是絲州安恆及其高徒花城長茂,絲州安恆為 創立適合中學低年級學生健康體育的武術技,而在明治38 (1905)年創始「平安」型。在琉球歷史與環境中萌芽的琉球唐手術,納入學校教育的體育課內,確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創舉。

大正11(1922)年,東京召開第1屆體育博覽會中,富名腰 義珍介紹琉球唐手術。

5月在體育博覽會中,
富名腰演練「公相 君」型,解說琉球唐手術。

後來,應講道館館長嘉納治五郎的要求在小石川琉球縣人的學生宿舍「明正塾」居住下來,開始推廣 唐手術。

數年後,到了大正13 ( 1924 ) 年5月,
在皇居濟寧館道 場召開武道演武會時,
在嘉納治五郎的推薦下表演唐手術。
這 時,富名腰及其門人和後來創始和道流的大塚博紀等人,演練 「公相君」型、「內畔戰」型與對打型。

關東大地震後,慶應義墊、東京帝國大學、早稻田大學、拓 殖大學、法政大學、東京農業大學等學校的學生,陸續加入學習 行列。


大正14(1925)年,慶應義塾、東京帝國大學、舊制第一 高等學校相繼成立
「唐手研究會」,由富名腰擔任指導老師。因此,琉球唐手術在大學運動社與
同好會之間廣為流傳。「唐手術」改稱「空手道」的時期,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在琉球,據說是絲州安恆的弟子花城長茂在「明治381」(1905) 年開始,停止使用唐手術的用語,而使用『空手道』。

在昭和6 (1931)年10月的琉球新報上,
記載這件事情。慶應義墊大學唐手研究會的成員與師父富名腰義珍到臨濟宗 鎌倉圓覺寺參禪。據古川堯道管長的教示,從昭和4(1929) 年,將「唐手改為空手」,記載在慶應大學空手道社50年史中。從此以後,脫離中國意味的「唐手」名稱,使其為日木固有武 道,採用「徒手空拳」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這個 字。我認為把「唐手」改為「空手」,的確是非常卓越的想法。「空手」與「空手道」這名稱
在日木紮根,花了很長的時 間。


昭和9(934)年, 嘉納治五郎加入財團法人大日本武德會 的柔道部門時,是以「唐手術」名義加入的。到了昭和11 (1936)年2月時,東京大學唐手研究會改為「空手研究會」, 大日本武德會在
昭和14(1939)年正式承認「空手道」。

空手道的流派包括繼承琉球首里手、那霸手的系統,及繼承 中國系統、日本古代武術的系統,種類繁多,不下50種。
其中堪 稱大派為「松濤館流」、「剛柔流」、「絲東流」、「和道流」 4種流派。

現今加盟日本體育協會的空手道全國統一團體財團法 人─全日本空手道聯盟,
公認8種「指定型」是從前述的流派中,各自選出2種來當成指定型。關於這4流派,簡單介紹如下。「松濤館流」是富名腰義珍在昭和14(1939)年,在東京雜 司谷開道場時,用富名腰的雅號「松濤」,將道場命名「松濤 館」。此派分為社團法人日本空手協會、松濤會、松濤同門會、松濤館、松濤聯合會、三田會、稻門會、拓空會等。在大學方 面,以慶應、一橋、早稻田、拓殖、法政、駒澤、大正、國士館等為中心勢力。
「剛柔流」的創始者是官城長順。
官城在明治21 (1888)年 出生琉球縣。
14歲加入那霸手的名手東恩納寬量的門下。18歲赴 福建省,學習2年中國拳法。
歸國後,將獨特的技法體系化。昭和10(1935)年,在武德祭之前,
稱為「剛柔流」。這流名是引 用拳法八句的「法為吞吐剛柔」一項而來。目前,這會派較為活 躍的是剛柔會、剛柔館、剛柔聯盟、正剛會等,及琉球剛柔流, 大多以立命館大學出身者與有力道場出身者為立主。

香港空手道的歷史源遠流長,而空手道的訓練形式亦因時並進。

由六十年代的『舊式』練法,到現代的『新式』練法,可謂千變萬化,當時的練習方法比起現在有很大的出入,首先對打方面當年的對打馬步是由 “貓足立”  改為現在的”彈跳移動” ,而平時練習主要是打木裝,踢樹及舉石頭來增強体力及手力.而隨著時代的轉變及進步, 現在的空手道催向運動化,主要為打沙包,舉啞呤及跑步打法及裝備跟現在對比有很大的出入,首先從裝備講起。頭盔,舊式的頭盔係用綱做的,每個的重量有成十磅重(真不敢想像呀!)全個頭盔係用綱條做成,三面保護,後腦位置通風,形狀就彷似打壘球的頭盔,而其他護具就有,拳套同護胸(打劍道那一種),當時還未有使用護陰同腳脛。至於現在的裝備我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包括: 頭盔,牙膠,拳套,護胸(少年賽方使用),護陰,腳脛,護具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對打的安全性!

至於套拳方面,由於五六十年代時還未有空手道比賽的出現,因此學習套拳的主要目的除了為興趣外就是為考帶,因此學員要學習套拳亦必須到達該等級方可學習該級考帶套拳,自由度沒有現在的闊鬆.

總括來說,我們從新舊式的空手道對比中可以看到香港的空手道在這三十幾年來係不斷向前及改良,這不單令自由度及安全度大大提高。

× 即時聯絡我們